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。曾经强盛的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,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,都想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。经过连年混战,最终形成了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
在江东地区,虽然名义上是孙权在统治,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,这份基业其实是他的兄长孙策一手打下的。正是因为有孙策这层关系,他的挚友周瑜才会留在孙权身边,为孙氏政权鞠躬尽瘁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有一个著名的情节: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。但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,孙策其实只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一人。这不禁让人疑惑:难道在孙策心中,张昭比他的生死之交周瑜更值得信任吗?
说到孙策和周瑜的友谊,要从他们少年时代说起。孙策本是浙江人,周瑜则是庐江人。在董卓之乱时,孙策的父亲孙坚将家人送到庐江避难,两个少年就此相识。周瑜出身名门望族,家族中多人官至三公,是真正的世家子弟。而孙策出身武将世家,按理说两人本不会有太多交集。但孙策豪爽大气的性格深深吸引了周瑜,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。
在庐江避难期间,两人形影不离,经常一起出游谈心,分享各自的理想抱负。他们发现彼此志趣相投,感情日益深厚。孙策甚至按照家族传统,带着周瑜拜见自己的母亲,正式结为通家之好。
展开剩余52%可惜好景不长,孙坚因私藏玉玺得罪袁术,最终战死沙场。为报父仇,孙策带着父亲的旧部离开袁术,回到江东发展。令人感动的是,周瑜毅然放弃在袁术麾下的前程,追随孙策回到江东创业。在此期间,周瑜不仅说服自己的舅舅相助,还从家中筹措了大量钱粮,更拉来了智谋过人的好友鲁肃一起辅佐孙策。可以说,没有周瑜的鼎力相助,孙策很难在短时间内打下东吴的基业。
这对挚友不仅并肩作战,还同时迎娶了当时著名的美女大乔和小乔,从兄弟变成了连襟。孙策曾得意地对周瑜说:乔公二女虽流离,得吾二人作婿,亦足为欢。然而他们不会想到,这样美好的时光即将戛然而止。
在乱世中崛起的孙策引起了曹操的忌惮。曹操的谋士郭嘉预言孙策有勇无谋,必死于小人之手。果然,孙策不久后遭许贡门客刺杀,伤重不治。临终前,他必须决定继承人和辅政大臣的人选。考虑到儿子年幼,他决定传位给弟弟孙权。
令人意外的是,孙策只将孙权托付给张昭,并未提及周瑜。这并非因为不信任周瑜,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:首先,当时周瑜不到30岁,难以与江东豪强之首的张昭抗衡;其次,孙策深知周瑜的为人,相信他一定会辅佐孙权;最后,这也是给孙权一个施恩的机会,让他能赢得周瑜的真心效忠。
事实证明孙策的考虑是正确的。周瑜后来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,孙权称帝后曾感慨:孤非周公瑾,不帝矣。这对挚友的情谊,堪称千古佳话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