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兴衰与一位关键人物密不可分。公元253年正月初一,在今天的四川广元地区,一场盛大的新年朝会正在举行。时任蜀汉大将军、益州刺史的费祎作为朝中重臣,正与文武百官把酒言欢。谁也没想到,这场欢宴竟暗藏杀机——投降蜀汉的魏国将领郭修趁费祎酒醉之际,突然拔出暗藏的匕首行刺。虽然刺客当场伏诛,但魏国却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,这场刺杀显然另有隐情。
与诸葛亮、蒋琬相比,费祎的知名度确实不高。这既因蜀汉国势日衰,也与其低调务实的作风有关。但细究其生平,这位被诸葛亮寄予厚望的能臣确实有过人之处:他不仅深得孙权赏识,更曾击退曹爽大军。历史学者普遍认为,费祎遇刺是蜀汉走向衰亡的转折点,此后虽有姜维等名将勉力支撑,却再难重现昔日辉煌。
费祎的传奇人生始于东汉末年的河南罗山地区。幼年丧父的他,跟随族叔费伯仁投奔益州牧刘璋——这位族叔正是刘璋的表兄弟。刘备入主蜀地后,年轻的费祎留在当地求学,很快以才学闻名,与后来并称蜀汉四相的董允齐名。一次许靖丧子的葬礼上,两位年轻人同乘简陋的鹿车前往,面对达官显贵的豪华车驾,董允面露窘态,费祎却泰然自若。这一幕让董允的父亲感叹:从前觉得你们不相上下,今日方知文伟(费祎)更胜一筹。
221年立太子时,刘备慧眼识珠,任命费祎为太子舍人辅佐刘禅。诸葛亮主政期间,这位年轻才俊更获重用。一次百官郊迎诸葛亮凯旋时,资历尚浅的费祎竟被特意邀上丞相车驾,令满朝文武刮目相看。在出使东吴时,面对孙权及其谋臣的轮番诘难,费祎对答如流,连孙权都赞叹:先生德才兼备,必成蜀汉栋梁,可惜不能常来东吴了。
展开剩余29%诸葛亮逝世后,费祎先后担任后军师、尚书令等要职。当蒋琬病重时,他临危受命接掌军政大权。244年曹爽大军压境时,正是费祎亲临前线,成功退敌。作为蜀汉后期实际掌舵人,他采取稳健策略,曾对姜维直言:我们远不如诸葛丞相,连他都未能平定中原,何况我们?这种务实作风,正是蜀汉能在强敌环伺下延续多年的关键。
252年获得开府特权后,这位蜀汉的顶梁柱却在次年新春遇刺身亡。费祎之死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:宦官黄皓开始专权,姜维等将领渐失信任,朝政日益腐败。短短十年后,这个曾经与魏吴鼎立的政权便走向覆灭。历史证明,费祎的稳健执政,恰是维系蜀汉命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